《致橡树》的语文原文阅读舒婷《致橡树》教案10级文学院中师(二)郭仕棋教学目的1、通过诵读和品味,理解诗的主题。2、理解诗人的爱情观。3、理解诗中意象的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致橡树》的语文原文阅读4篇,供大家参考。
《致橡树》的语文原文阅读篇1
舒婷《致橡树》教案
10级 文学院
中师
(二)郭仕棋
教学目的
1、通过诵读和品味,理解诗的主题。
2、理解诗人的爱情观。
3、理解诗中意象的意义。
4、初步懂得鉴赏新诗的一般方法并体会其特点。
教学课时:
一课时
教学方法:点拨法、讨论分析法
教学过程:
一、导语
1: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长青的话题。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许多人们给我们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爱情绝唱。'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“这是'诗经“时代的爱情经典,反映了那个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对女性的两大价值评判:' '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。“这是封建时代的文人们对爱情朴素天真的向往和憧憬。提问:同学们对于爱情的观念是是什么?今天,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另一位中国当代女诗人的一首另类的爱情绝唱。导语之后,学生默读《致橡树》一到两分钟,熟悉诗歌内容,及初步把握诗歌情感。(板书:《致橡树》舒婷)
2:请学生谈谈对这首诗的初步领悟,然后评析。
二、相关文学常识简介(在学生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再介绍作者背景及相关知识)1:作者介绍(见教材)
《致橡树》是诗人的成名作,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,是她的爱情宣言。
2:朦胧诗: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、八十年代初,一改新诗'明白如话“的特点,内容含蕴隽永。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,往往借助象征、比喻、错觉、幻觉等手法,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,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,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、阐述的余地,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。代表诗人有舒婷、北岛、顾城、杨炼、梁小斌等。
此诗发表于1979年《诗刊》第4期。30多年前的中国,十年浩劫刚刚结束,人们思想上的樊篱还没有彻底清除。文革十年,人性遭到蔑视,人的尊严遭到肆无忌惮的践踏。爱情,这一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现象,在十年**中更是遭到贬低甚至扼杀。当时不少诗文中所描写的男女主人公,除了有革命的理想和激情之外,再没有其它的'欲望“,'爱情“这一'资产阶级的感情“更是与革命者的身份格格不入。但是即使是在令人窒息的年月,诗人 1 也毫不畏惧地把她的触角伸向人性的各个领域,对人的思想和感情作了细致的观察和体验。在打破了思维上的清规戒律之后,诗人勇敢地表现了对血肉丰满、精神高尚的人格的追求,作者在自己的诗中大胆地描写了对爱情的渴望,以及爱情生活中的各种体验和情状。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作者理想中纯洁热烈而以高尚的爱情。这是作者的爱情宣言,这是一个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中国当代女性对爱情的不懈追求。这首诗抒写的不是个人狭小感情圈子的缠绵悱恻和朝花夕月,它的...
(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,您需要先登陆!)